Blogspot 快速解封
Blogspot 再次解封。貌似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快的解封,究竟是 GFW 抽疯,是谷歌的公关能力有所提高,还是因为我又要回到 Weblogs.us 了呢?
I Power Blogger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讨厌在写文章的时候背后有人,而且是那种不觉得窥视别人的隐私有什么不对的人。
虽然我的 blog 绝大部分内容都不是私人的东西,但这种感觉就是不好。这就像尽管有时候你侵犯我的权利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或者可能还有好处,但我就是不喜欢我的权利被侵犯。
特别是工作繁忙的时候,本来空闲的时间就不多,还要打游击一般的写东西。
科幻世界四月份《生命何以设计》一文中某句如下:
陪审团最后做出裁决,认为生物源自某种高智能设计师手笔的“智能设计论”系宗教理念,如若在共立学校科学课上讲授该理论,即触犯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第一条:禁止在美国的公共学校中教授创世论。
除了 orz 之外我无话可说。
王晋康的《高尚的代价》几个地方都很没水准。
首先是谈到“蝴蝶效应”时常犯的第二类错误,就是以为只有杀死一个生物才会造成未来巨大的改变。殊不知教会古猿人用火,转移所谓的元祖细胞,甚至吸收光线,扰动空气,出现在重力场中,这些细微的变动,只要有足够时间的积累,未来都会天翻地覆。
其次“不会对时空造成任何干扰的理想流线型时间机器”,和“看不到光线的隐身衣”是一类,只要你看到了过去世界的景象,那么必然有光线被你的视网膜阻拦,反正是不会把你当作完全透明的物体毫无阻滞地穿过的,否则“测不准定律”就可以自杀了。那些喜欢高科技话题的科幻作家不要在假想观察者的时候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之前嘛。而且随随便便用一个“理想”状况就解决了时间机器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不是太便宜了一点?
第三则是对生物元祖的错误认识。
就算存这么一个生物元祖,它被移动到五十万年的海水之中,并不一定就能生存下去,极有可能是短期内死翘翘,毕竟环境变化很大。
另一方面,这个生物元祖可能只是在特定环境下比其他有机物组织生存得更成功而已,不代表当时只有它一个竞争者,也不代表换一个时代它仍然是幸存者。比如全人类的线粒体都来源于“非洲夏娃”不表示当时就只有这么一个雌性祖先,也不意味着时移势易后必定还是同一个个体传下线粒体基因。
就算前面的两点都不追究,提前五十万年的进化过程也许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线,如果简单地以为把元祖的时代提前,后来发展的进度也只是一起平移,那只能说明在王晋康的认识中生物的进化是固定路线且与环境割裂的。
于是故事中脸谱般的人物和做作的道德反思就越发显得可笑了。所以说在妄谈道德之前最好先把知识的基础打牢靠一点。
虽然 Weblogs.us 服务器已经恢复正常好几天了,但是我的 blog 还是一片空白。原来所有的 php 文件后缀都改为了大写…
JD 把所有用户的文件名都更正之后,我还是无法登录 blog,问题出在插件上面,只能够用排除法一个一个的测试了。
发布者
Calon
在
11:40:00
标签: blog, weblogs.us
手机短信列表的最下面有个全部删除选项,当我选择它时它把自己删除掉了。于是我只好手动一条条删短信。
我下载过一个绿色版winrar,下载回来是rar压缩的。
这个和当年某青年把网卡驱动共享在局域网上是一样一样的阿
这和当年WIN98用U盘时,把驱动放在U盘里差不多啊
usb外置软驱,驱动装在一张软盘中
下载了一个RAR3.30,发现居然是个RAR包
win95 安装cdrom驱动安装到一半要求放入win95光盘
我们高中校长曾经在闭路电视校会上说:“大家好,请同学们把电视打开”
之前还在 BlogSome 的时候就介绍过 gnomz 这个简单的漫画创作服务,还弄了个无聊之作。但是当时无法正常显示中文,所以文字都是自己编辑上去的。
今天整理 Flickr 相册时想起了这个服务,于是过去再试,发现已经可以支持中文了!只是 Firefox 下人物有错位的现象,字号对中文来说稍微小了一点。
昨天找了一下关于 Blogger.com 评论发布页面地址的资料,虽然有获取 Comment ID 的方式,但无法在 site feed 中插入动态显示的代码,只能够用在模板页面中。如此一来,无论是评论发布地址还是经过转换后的文章地址,都无法用常规手段加入 feed 了,除非 Blogger.com 提供 feed 内容编辑或者 Feedburner 提供插入评论发布页面地址的功能(目前 Comments Link 的 FeedFlare 也只能够跳到 blogspot 的页面而已)。
既然这条主动服务的道路暂时走不通,那么只好想其他的办法。
因为 Greasemonkey 的脚本既方便又强大,正好我也想写个小小的脚本作为练习,于是尝试通过脚本把链接中的 blogspot 地址统统转换成 pkblogs 的,基本原理就是两步:找到要替换的 blogspot 链接,替换成 pkblogs 链接。
首先是临时抱佛脚补一下正则表达式的知识,然后利用 Regular Expressions Tester 扩展进行测试,最后写出脚本并在本地安装、测试。
写出 Replace Blogspot links 脚本之后,发现在 Google Reader、抓虾、里屋等几个地方都无效,在单一静态页面上则没有问题,估计是用document.links 来查找链接的方式比较原始,遇到框架和脚本就四脚朝天了。看来毕竟是门外汉,只能等高人指点或自己慢慢摸索。
后来一想,既然可以替换链接,也应该可以替换访问的地址,于是又写了 Redirect Blogspot URL 脚本,用于跳转到 pkblogs 地址,适用性更广,目前可以通杀。只是这个要等到尝试访问失败之后才会跳转,所以速度会慢一点,有什么办法能够加速跳转,或者用其他更好的手段实现跳转功能,还得等高人出手了。
这两个脚本都是通过 pkblogs 访问,如果不幸哪一天 pkblogs 也被封杀,还得再想办法。要不利用跳转功能借网页代理找到评论页面?哼哼,反正不会束手待毙就是了。
尽管 Weblogs.us 复出在即,但是 Blogspot 被封杀还是让人很不痛快。目前访问 Blogspot 最好的办法就是走 pkblogs,比如 Plain Text 可以在这里顺利打开,只是不知道哪一天这个通道会不会也被堵死。
启用 FTP 发布也是个办法,或者通过其他服务输出 feed 显示内容也未尝不可,就是要回复的话麻烦了一点。如果 Blogger 有 WordPress 上 Better Feed 插件的功能便好了,自动在 feed 中给出当前文章回复页面的链接地址--在 blogger.com 而不是 blogspot.com 上面--即可绕过 GFW 了。
笨办法也是有的,发布之后取得评论地址,马上回头再编辑文章添加进去…
顺便说一句,因为切换 Feedburner 烧录地址而重新出现的条目实在是让人烦,可是过几天滞销书恢复正常后又不得不再次切换过去,所以提前对订阅的朋友说声抱歉了。
点此发表回复
看来我果然算是 BSP 灾星…刚刚把 Feedburner 的地址转过来,这里就又被封杀。而被浮云之神光顾的 Weblogs.us 还要过几天才能够重出江湖,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前几天在无间地狱那里看到对岸发起的一個都不能封的活动链接,意思是很好啦,可是我不喜欢“良民”这种说法。当我们政府的行为很无良的时候,以良民自居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一个在线书籍阅读和分享服务可能会有前途吗?
书签,便于下次继续阅读;
高亮标记,标记重要的文字;
注释,添加感想;
发布,将高亮标记和感想迅速发布到 blog;
共享,告诉别人你在阅读什么,不用去豆瓣手工提交书目;
收藏,看到别人的好文,纳入自己的书库;
统计,阅读时间、阅读书本数、阅读速度、阅读口味、阅读习惯都可发掘出来;
转换,将本地文件和其他格式的文件转换为可直接阅读的格式;
排版,使文本变得整齐;
美化,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主题风格;
手机阅读,简洁的页面,单点登录,易于操作;
滚动,自动滚动;
上传下载,备份、恢复和贡献书籍;
交费,
后台自动抓取文章 RSS,干脆进化成 RSS 在线阅读器算了…
可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服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呢?在本地用工具看免费的电子书的模式似乎是无敌的。
法国队公布大名单,年轻的 Nasri、Benzema、Diaby、L. Diarra 首次入选,Toulalan、Mexes、Clerc 等人继续留下。由于主力伤病,这些入选国家队次数不多的球员可以抓紧机会好好表现了。
可惜看不到受伤的 Bodmer。
Blogspot 又来502错误,好在发布文章不受影响。
Del.icio.us 新增给标签写注释的功能,因为你使用个人色彩浓厚的标签而别人可能看不懂,或者不同的人对同样名称的标签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不过这还是没有彻底解决同名不同质标签混淆的问题,比如我们和老美的 football 标签就既可以看到 NFL 又可以看到 UEFA 的收藏条目。
Google Reader 的 Shared Items 很方便,但是没有收录在 feed 中的页面就不能够收藏在内了,所以 Del.icio.us 和 Diigo 还是必不可少,收藏的地方太多,本身也是一件麻烦事。
如果在线书签服务站点支持通过遵循一定标准格式的邮件,或者自动读取 feed 的方式收录页面,应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投入产出可能不成比例。
Weblogs.us 的服务器遇到硬盘故障,部分 FTP 文件损坏,数据库没问题。大概到21号 JD 拿到新的硬件设备之后服务才能恢复。
这段时间只能够在 Fresh Feeling 折腾了。
警告连岳:
1) 请你参看互联网管理条例,近期公布的关于加强BLOG,WEBCAST管理的消息。
2)你站的立场在哪里,早就说过了,和谐社会,文明办网,以后TMD少转这些颠覆,煽动性的东西。操。
3)你一把年纪了,我们年纪80'S还小,我们不需要你这样的东西,我们生在红旗下的RED CHINA,我们很幸福。美国姥也拿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有的是外汇储备。
4) 请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少一些你这样的人,我们的GOOGLE就没有事情,YOUTUBE也会没有事情。
在《20 must-see Greasemonkey Addons》看到有介绍 Textarea Backup 脚本,但是不支持中文,而且也不是每次都有效。如果不喜欢使用 It’s All Text!的话,可以试试这个 Textarea Cache。
下载并玩了 Commande & Conquer 3: Tiberium Wars Demo,恕我孤陋寡闻,这恐怕是我见过的体积最为庞大的一个游戏 demo 了。
初玩的感觉是:
在 C&C: General 引擎的基础上有了进步,画面更加精致,特效很漂亮。帧数限制、帧数和游戏速度挂钩的一贯问题在我这里影响不大。
类玻璃渣风格的鼠标操作让人不习惯,可能是因为我长期不接触 RTS 导致适应能力下降吧。不管怎么说传统的 C&C 操作风格也不能够在正统系列中丢掉啊,好在听说官方将有补丁用以恢复传统风格。
平衡方面还是不如意,GDI Mammoth 的统治能力仍在,普遍反映 NOD 实力偏弱,就看正式版本出来之后会不会有所调整。在此之前,好好思考怎么靠追杀矿车来制约 GDI 的经济吧。
新增了第三阵营,效果如何也要等待正式版。EALA 在平衡性上会不会花足够的功夫还是个问题。
新增了一些建筑和作战单位,还有像 Avatar 那样更换、增配武器的设置。
虽然教学关中的 Ion Cannon 威力夸张得厉害,实际使用时还是削弱了,即使如此相比 C&C 1的 Ion Cannon 还是强化了许多,之前要一炮摧毁 War Factory 还得抓时机才行。
音乐方面恐怕再也无法达到1代的水准,Frank Klepacki 的 C&C BGM 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无论是其本身的水准还是与游戏的契合程度。至少我认为 C&C 的后续作品、AOE、SC、WC 等等,在音乐方面都不如 C&C,当 RTS 玩家回忆游戏音乐的时候,也许会给其他游戏的音乐一个“很好听”的评价,但是诸如 Act on Instinct、March to Doom、C&C Thang、Just Do It!、Warfare、Industrial 这样的经典,有的人在10多年之后仍然能够哼出来。有人建议在玩 C&C3 时把 Frank Klepacki 的作品烧制成一张 CD 同时播放,这才有感觉。
AI 有进步,但是似乎进步不大。例如,由于保持不停生产,加上 NOD 会用隐形矿车偷 Tiberium 矿,有时本方矿区会资源耗尽而生长速度跟不上,这时 GDI 的采矿车会自作主张地冲向 NOD 控制的矿区,屡次要我在小地图上发现动向不对时手工拉回来。虽然矿车皮糙肉厚,但是速度很慢,若等到电脑警告我再去救援,往往已经太迟了。
区分了正面、侧面和背面装甲的防御,因此也多出一个后退中开火的操作指令,但好像还是没有加速度和转弯半径等概念,似乎只能够用于边打边撤诱敌深入的战术,而无法很好地体现在背后突袭的
节奏感和爽快感依然可以满分。如果音乐方面能够跟上,多人对战时也能够继续维持这个水准便好了。
总之从 demo 来看,这一代的作品应该会超越 C&C 2 的水准,许多方面可以看出 EALA 是有诚意的,而有实力加有诚意,一款优秀的作品也就不远了。但作为 RTS 而言在架构方面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也没有战胜目前 RTS 领头羊的杀手锏,不可能重现当年 C&C 的辉煌。
实际上从 Dune 2、C&C、WC 2那一批 RTS 开始,这个类型的游戏已经定型,之后有革命性创新的作品都无法撼动主流 RTS 的地位,到现在为止也只能够说不同风格的流派越来越多,每个流派都在强化自己的风格特色,本质上并无令人激动的新意。
再说下去废话就比较多了,以后有时间再扯从第一次看见 C&C 开始我对 RTS 寄予的希望(例如这一次讨论),后来长时间疏远 RTS 的原因,和战略类游戏的基本矛盾与突破的可能。
Blogger.com 发布的文章,标题中竟然不能够使用“&”字符。